總網頁瀏覽量

2010年11月10日 星期三

朝聞遊子唱驪歌 昨夜微霜初度河

鴻雁不堪愁裡聽 雲山況是客中過

關城樹色催寒近 御苑砧聲向晚多

莫見長安行樂處 空令歲月易蹉跎



附記:



辦妥兒子的婚事,即急於書寫之前昨夜微霜所囑咐的李頎--送魏萬之京一詩的書法,另之前柏村國小陳為學校長邀請為其學校第一屆「柏村師友書畫聯展」寫二幅書法也一併書寫。首先李頎--送魏萬之京之內容昨夜微霜給的版本,與本人上網查尋之版本內容有些不一樣,例如:「驪」歌有些版本是「離」歌;「度」河有的版本是「渡」河;關城「樹」色,有些版本為關城「曙」色,經過一番比對酌磨才下筆,以為已釋重負,並於十月中旬交差,同時貼上部落格分享網友。



昨日藝術博士呂坤和先生傳了一個電子郵件給我稱: 進、盡相通嗎?或是筆誤?關城樹色催寒「近」,本人寫成關城樹色催寒「盡」,驀然對照再上網確認果然是之前列印某書法家所寫內容照著寫,百密而一疏。



基於一個從事文字工作著的良知,對文字須負責任,隨即第一時間通知昨夜微霜,說明內容有寫錯字,要她倘沒送裱就不要裱褙,省得花冤枉錢。還好對方說:「書房尚在整修中還沒有送裱」,我告訴對方再重寫一張好了。今晨起床,第一件事便是重寫本篇書法,並於中午外出吃中飯時寄出。

愛蓮說





水陸草木之花,可愛者甚蕃。晉陶淵明獨愛菊。自李唐來,世人甚愛牡丹。予獨愛蓮之出淤泥而不染,濯清漣而不妖,中通外直,不蔓不枝,香遠益清,亭亭淨植,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。


譯文:

水上,陸上各種草和木的花,可愛的非常多。晉朝陶淵明唯獨喜愛菊花。從唐朝以來世人的人們非常喜愛牡丹。我唯獨喜愛蓮花,它從污泥中長出來,卻不受到污染,在清水裏洗滌過但是不顯得妖媚,它的莖中間貫通,外形挺直,不牽牽連連,不枝枝節節的,香氣遠播,更加清香,筆直地潔淨地立在那裏,可以遠遠地觀賞但是不能貼近去輕慢地玩弄啊。

原文:

予謂菊,花之隱逸者也;牡丹,花之寶貴者也;蓮,花之君子者也。噫!菊之愛,陶後鮮有聞。蓮之愛,同予者何人?牡丹之愛,宜乎衆矣。

譯文:



我認爲,菊花是花中的隱士;牡丹,是花中的寶貴者;蓮花,是花中的君子。唉!對於菊花的愛好,陶淵明以後很少聽到了。對於蓮花的愛好,像我一樣的人還有什麽人呢?對於牡丹的愛好,人數當然就很多了。

“說”,古代文體之一,它往往借描繪事物以抒情言志。周敦頤的《愛蓮說》正是這種托物言志的文體中一篇不可多得的傳世佳作。
周敦頤,北宋人,其人一生澹泊名利,不求聞達。他的這種高潔的人品,誠如北宋文學大家黃庭堅所譽:“人品甚高,胸懷灑落,如光風霽月……”而他的傳世散文佳作《愛蓮說》恰恰正是他酒落胸懷所透射而出的精神折光。

蓮花,是古往今來文人筆下高歌詠歎的物件,但大多數文人都是驚歎于它的清姿素容,並將其形諸筆端;而這筆散文精品卻獨闢蹊徑,通過對蓮的形象和品質的描寫,歌頌了蓮花堅貞的品格,從而也表現了作者潔身自愛的高潔人格和灑落的胸襟。

從內容上看,這篇文章可明顯分爲二部分:前一部分對蓮花高潔的形象極盡鋪排描繪之能事;第二部分則揭示了蓮花的比喻義,分評三花,並以蓮自況,抒發了作者內心深沈的概歎。
文章的前一部分,寫出了蓮花之美就在於其一個“潔”字。首先,“出淤而不染,濯清蓮而不妖”寫出了蓮花身處污泥之中,卻纖塵不染,不隨世俗、潔身自愛和天真自然不顯媚態的可貴精神;其次,“中通外直,不蔓不枝”,寫出了它裏外貫通、外表挺直、表裏如一、不牽扯攀附的高尚品質;再次“可遠觀而不可褻玩”,寫出了蓮如傲然不群的君子一樣,決不被俗人們輕慢玩弄。

前文所說的一切,事實上是作者人格的寫照,是作者心志的自明,關於這一點,我們可以從文章的第二部分得到明證。正如作者所說:“蓮之愛,同予者何人?”其間的潛臺詞就是感慨於象他一樣具有蓮花之潔的人實在太少了。

在寫法上,《愛蓮說》具有“說”這一文體的共同特點,即托物言志。文章從“出淤泥而不染”起,以濃墨重彩描繪了蓮的氣度、蓮的風節,寄予了作者對理想人格的肯定和追求,也反射出作者鄙棄貪圖富貴、追名逐利的世態的心理和自己追求潔身自好的美好情操。同時,文章還運用了對比,反襯的手法,在文中幾次以菊、牡丹反襯蓮之美;還把菊花的隱逸,牡丹的富貴和蓮花的高潔相對比,使“愛蓮”之一主題得以加深,沒有空洞的說教,而是通過三種形象的對比,起到了突出中心,加深立意的作用,手法可謂高明之極。而且,文章以一個“愛”字貫通全文,使得文章結構謹嚴。

這首詩在語言上也同樣富有特色,那就是優美簡煉,的確是如蓮之美——“不枝不蔓”,沒有多餘的無用之語

2010年11月9日 星期二

行政院政務委員薛承泰嵌名詩一首

浯江宗法筆墨傳
明月光燦兩岸觀
金陵財帛何需羨
清酒淡茶意境添

2010年11月5日 星期五

毫光墨香

2010年台金廈漳河南兩岸五地書法聯展

網路書法秀